书院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道论天下

何为百年大变局(二)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张蕴岭: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、国际学部原主任,山东大学讲席教授、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

从短时段的转变看,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灾难后,世界发生的最重要转变是建立了联合国体系。联合国体系的重要性在于开启了国际治理的进程,建立了涉及各个重要领域的治理机制。而如今,联合国体系的结构和运行正在经历转变与变革,负责和平与发展的安理会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、世界贸易组织(WTO)都需要改革。

安理会是以大国合作治理为基础设计的制度,但是在世界和平受到威胁或破坏时,往往表现得无力、失能。安理会成员大多出于私利而否决提案,所做决定缺乏执行力。特别是,目前世界两大冲突战争中,作为安理会成员的俄罗斯、美国都是直接参与者、发起者。尽管要求改革安理会的呼声很高,但由于改革的门槛很高,进程难以推进。世界和平如何构建?特别是如何防止发生新的世界大战?成为变局进程中最为关注的问题。

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是为建立稳定的世界货币管理体系而设立的。原本,它是以美元-黄金本位为基础,后来美元脱离黄金挂钩,美元稳定的锚消失了,美元的主导地位在不断衰落。如今,非主权货币、多样性的“稳定币”大量出现,国际货币的信用受到挑战。世界能重建稳定的世界货币体系吗?如何建立?未来,变革的方向不是哪种货币可能取代美元,而是构建一种什么样的世界货币管理制度,如何应对货币数字化、货币非主权化带来的挑战。

世界贸易组织(WTO)曾是推动世界市场开放,建立国际贸易规则的引领者和主导者。战后世界经济之所以取得大发展,与世界市场的普遍性开放(多边主义),各国共同遵守国际交易规则有直接关系。如今,单边主义、保守主义盛行,开放与规则在许多方面“名存实亡”。如何维护多边开放发展的大局,如何凝聚共识推动多边机制的重建,这些前景尚不明朗。

尽管联合国对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,但在国际关系和秩序中,存在多种力量和结构的作用。美国作为超级大国,在推动构建二战后国际治理体系中起着特殊作用,几乎在所有国际治理机制中都打上了美国利益和美国主导的烙印。如今,美国对现行国际治理的组织、机制和规约不满,要么退群,要么强推利己的单边政策。尽管美国从二战后组织构建、规则制定和体系运行中获得了足够的好处,但美国的认知已然发生转变,美国国内反对参与和承担国际责任的势力大幅增长。就像特朗普认为的:美国参与和承担国际责任是损失而非受益,主张“美国优先”,奉行“单打独斗”。同时,世界力量结构发生了变化,其他力量崛起,对美国并非“惟命是从”了。前不久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表明,无论是西方国家,还是非西方国家,多数都对美国在世界上的作为缺乏信心和信任。就世界格局而言,美国主导地位和作用的衰落,是一个不争的现实。

面对复杂的变局,有人认为世界回到了“十九世纪”,即大国争夺的世纪;也有人认为世界走向新的“部落主义”,即 “各自为政,各自为先”,全球化为“碎片化”替代等等。乱局与不确定性,令失望的情绪增长,也使得人们对未来的看法分歧增大。

如何办?面对复杂的变化,要防止把问题简单化,避免用“非好即坏”的“二元论”看世界。重要的是,在变局期,世界需要凝聚共处、共治的认知与责任。就重要性而言,和平构建是重中之重。

作者:张蕴岭  编辑:洪媛